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发布者:钱杰生发布时间:2014-05-02浏览次数:625

 

摘要:档案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档案部门负有保护、传播、开发历史文化的重任,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在论述档案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档案工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多做贡献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档案工作     文化软实力     文化遗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档案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档案部门负有保护、传播、开发历史文化的重任,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是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它可以攻城略地,涂炭生灵,使人怕你;“软实力”是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它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动人,让人服你。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档案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档案作为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依据,见证了各民族的发展历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是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依据。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保管的档案资料浩如烟海,这些档案资料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史、对内对外交往史、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内容涉及古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的真凭实据,雄辩地证明,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所创造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
        其次,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所产生的种种档案文化产品,如出版的书籍、拍摄的专题片、举办的档案展览等等,适应了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丰富了精神文化产品,弘扬了民族文化。由于档案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产品都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再造出来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档案资源的基础性和原始性,因而它们都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迪和教育作用。所以说,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档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发掘人类文化遗产、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泉。档案把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记载下来,把在实践活动中的各项发明创造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利用记录下来,从而不断积累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通过档案人们可以探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可以继承各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各民族文化精华,吸收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四,档案作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可以为人们认识未知世界、激发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档案记载了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是储存和传播知识的承载物。作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借助档案,后人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寻未知的世界,所以档案延伸了人们的认识活动,使过去甚至今天没有认识的东西,现在乃至将来有了认识的可能,架起了人们从未知世界走向可知世界的桥梁。作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开发利用档案,还可以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智慧和灵感,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实现知识创新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档案的文化属性和重要价值表明,档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努力做好档案工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多做贡献
        档案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必须通过档案工作来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做好档案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有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档案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无论是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还是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末,全国拥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各级各类档案馆总建筑面积达629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16.6%;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馆藏资料4233万册,比“十五”末增长3.2%;“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25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493万卷、件、册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39.3%和22.4%。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万字。以上数字充分表明,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党和国家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地方,特别是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开拓前进。
        (一)继续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
         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要深刻认识“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软实力是重要国力”、“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的观念,把档案和档案工作上升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抓住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历史机遇,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只有档案事业大发展了,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了,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才会日益凸现出来。为此,一是要抓紧谋划档案事业的发展。各地档案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按照建设“三个体系”(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和实施“三大战略”(以人为本、服务先行、安全第一)的要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好档案事业的发展。二是要抓紧实施“十二五”规划。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对能否实施完成好“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抓实施,既要从时间上抓得紧紧的,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工作;又要有科学的方法,逐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蓝图变为现实。
         (二)整理研究档案,适时给力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要提供适时给力的服务,实现“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的工作目标,就必须下功夫查清、整理、研究馆藏档案。这是档案部门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搞好服务的前提条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对馆藏档案的了解、研究很不平衡,有的对馆藏档案的了解研究达到了如数家珍的水平;有的则了解研究得不够,只能说个大概;还有个别的缺乏清查研究,对馆藏档案心中没数。为此,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馆藏档案进行普查、复查或补查。尤其对那些打捆打包的档案资料要逐页检查过目,避免疏漏。只有通过全面清查,弄清馆藏家底,并整理研究编写档案史料,将馆藏档案了然于胸,才能及时有效地为各级领导、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如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针对2008年3月14日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及时连续公布了熟稔于心的33件涉藏档案,制作了5个专题网络视频,分3批在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公布,有力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视频被国内外众多网站转发,点击者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载着历史真实面貌的档案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传播,彰显了档案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深度开发档案,推动发展繁荣
        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就是要深入研究发掘档案内容,深化、增值档案服务,推动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本地区的中心任务,为领导、为有关部门适时提供经过深度开发的有参考价值的专题信息资料。如为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提供有启发借鉴作用的档案史料和相关建议等。二是要不断面向社会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档案文化精品,包括编辑出版档案出版物,举办档案展览,组织档案特色主题活动,制作档案电视节目,与新闻媒体合办专栏,开发网络档案文化产品,发行档案音像制品等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有关单位联合摄制的《伟大长征》、《周恩来的故事》、《毛泽东·1949》等文献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就深受观众欢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办好教育基地,弘扬民族精神
        随着档案馆库建设的发展,档案馆硬件条件的改善,档案馆必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尤其要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一是要挖掘整理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各地档案馆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极为宝贵的爱国主义档案史料。如反映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档案资料;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档案资料;反映历代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和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的档案资料;等等。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档案史料,经过整理、编撰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二是要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除传统的图片和实物展览、专题讲座外,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形式,如编成小故事,举办故事会;制成文献片,进行播放;召开纪念会,缅怀革命先烈;等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应开展“档案馆日”、“档案知识竞赛”等档案休闲文化活动,接受历史文化熏陶,提高综合素养。要通过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让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在档案休闲文化的享受中接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滋养。   
        (五)加强交流合作,扩大文化传播   
        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传播本国文化,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档案工作可以通过举办或参加国际性专业会议、与有关国家互访、出国举办档案展览、参与“中国文化年”活动、参与国际学术研究和出版活动、开展多边和双边档案合作项目等等,广泛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让更多的中国历史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对外交流合作输出中华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并进行改造,使之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坚持人才强档,打造强大队伍  
        做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关键靠人才、靠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下大力气抓好档案队伍建设。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人员政治素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提出新要求,通过在职培训和重点引进等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全面的高素质档案队伍。要不断创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要鼓励、支持那些埋头苦干、勤勉务实、有能力、想干事的同志多干事、干成事,推动他们脱颖而出,从而为发展档案事业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1(1).
2.毛福民.重视档案价值 推动档案工作[N].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8,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
4.仲禾.“数”说辉煌——从统计数字看“十一五”成就[J].中国档案,2010(12).
5.荣华.推动档案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10).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