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发布人:钱杰生  发布时间:2015-07-20  浏览次数:597

 

    近日,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海峡两岸首次围绕档案数字化工作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胡旺林,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段东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翟玉霞,江苏省台办副主任张为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档案系统有关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北中研院等专家学者共计60多人参加研讨会。会议围绕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档案相关标准规范、档案数字化前整理、档案缩微与修裱、档案扫描制作、电子数据的保存与维护、数字档案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流程的系统性探讨。

    胡旺林提出,1984年5月5日,海峡两岸档案工作者相会南京,首届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召开,掀开了两岸档案学术交流的新篇章。自首次交流以来,两岸档案界人士矢志不渝,交流的内容逐渐丰富,交流的层次显著提高,交流的范围愈发广泛,两岸档案工作者的共识不断增多,了解不断加深,感情不断增进。多年来,两岸档案工作者为确保两岸档案的齐全完整,创造和积累了档案文献保管的很多经验,为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华文明与人类记忆的保存与延续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次研讨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岸档案工作者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增进亲情和友情,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档案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两岸档案工作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段东升指出,档案数字化是当前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与档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新挑战,适时举办研讨会,对两岸档案同仁相互借鉴经验,研究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致力于民国档案的永久保存与利用,乃至进一步推动两岸档案界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翟玉霞说,两岸档案工作有相通的历史、语言和文化,探讨档案理论、开展经验交流、开展业务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两岸档案部门和学术机构保管的大量民国档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通过数字化手段永久保存和利用这些档案,服务两岸人民,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研讨会期间,共有21位代表作了发言。其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作了题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概论》的报告,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淑桂介绍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中央档案馆整理中心主任杨重高探讨了蓝光光盘在存储数字档案时的应用情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复制处处长牛永胜介绍了明清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系主任、教授张晓娟从国内外对比探析了档案数字化及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标准规范,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教授梁继红阐述了数字档案服务学术利用的意义,台湾大学数位人文研究中心教授项洁介绍了台湾议事史料的数位典藏与分析运用情况,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编审刘佳琳介绍了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数位化工作概况,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薛理桂对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合作发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两岸今后合作的建议。研讨中,发言人准备充分,重点突出,选题新颖,大家从各自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既有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又有应对的方法,对促进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具有切实的参考意义,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借鉴。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数字化大楼和特藏陈列库。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