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管理之我见

发布人:钱杰生  发布时间:2014-05-10  浏览次数:710

  
    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风险、外包人员流动风险、外包质量能否达标的风险等,这些风险对档案安全和数字化质量构成威胁,需要通过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管理加以防控。

    一、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过程管理是确保档案数字化安全的内在要求。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档案数字化外包的先决条件。中央领导同志在出席全国档案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从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档案安全工作。杨冬权馆局长指出,严禁外包公司留存、外泄数字化档案信息,一经发现,必须严肃查处。2012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化服务外包管理的通知》,力图通过加强管理,杜绝外包过程中的失泄密隐患。

    加强过程管理是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的必由之路。实现数字转型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抓质保量是开展数字化外包的目标所在。杨冬权馆局长提出,要下大力气持续地开展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数量比2010年翻两番”的工作目标。对档案馆来说,档案数字化时间紧、任务重,抢抓进度的同时对质量提出了挑战。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在以外包方式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依靠外包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加快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工作进程。但档案数字化外包并非十全十美,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外包质量事关档案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档案馆只有加强外包过程管理,少返工甚至不返工、不误工,才能又好又快地完成档案数字化任务。

    二、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

    实施档案数字化外包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管理,应抓好档案馆自身管理和外包公司规范管理两个关键环节。

    (一)加强档案馆自身管理。档案馆实施数字化外包必须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要有战略眼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评价和监督机制,切实筑牢档案安全和外包质量防线。

    一是制度防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细则。业务外包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手段与管理策略。档案数字化外包涉及到人员、安全、财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档案馆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规范工作细则和操作程序,无则制定、有则完善、有缺漏的尽快补充、需调整的尽快修订、已过时的尽快清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是环境防线——使外包过程时时刻刻处在可控状态下。充分考虑档案数字化场所的环境安全,建设标准、规范、安全的工作场所,配备高效、实用的档案安全监控设备,使处于数字化状态各个阶段中的档案始终处于安全、可控、有利的环境中,确保“一件不丢、一件不坏、一件不乱”。

    三是人员防线——安全和质量宣传教育时刻不得松懈。要进行经常性的档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宣传教育,对档案馆自身工作人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培训和演练,增强保护档案安全的意识和本领。对数字化业务外包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馆内人员有责任及时上报、协调配合处理。

    四是保密防线——严禁外包涉密档案、加强自查。对档案馆来说,进行数字化外包的档案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涉密档案严禁外包。同时,档案馆要定期开展对外包档案内容、安全措施、管理手段等方面的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整改。只有采取安全保密措施,具备安全保密条件后,方可继续外包。

    (二)加强对外包公司的规范管理。所谓对外包公司业务行为的规范管理,是指档案馆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促使外包公司人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支持与配合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具体活动。

    一是加强外包工作的控制和监督。开展数字化外包合作之前,应明确外包公司工作职责和任务,用合同和制度进行约束。签订保密协议,加强档案安全教育。档案馆要求外包公司遵循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准则,应在档案数字化加工场所张贴上墙,或设置公告牌、LED显示屏滚动显示,要求外包人员认识到并时刻遵守。对于违犯的人员,档案馆应责令外包公司及时整改教育。

    二是加强对外包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对外包人员的前期培训和过程中的即时指导都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历史变革等原因,档案存在诸如档号复杂、卷内文件混杂等问题,因此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卷内文件排序困难等具体问题,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可能无法预料到的特殊情况,因此,在需要时,档案馆专业人员应随时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三是加强与外包公司的沟通与合作。档案馆与外包公司本质上是合同上的甲方与乙方的关系,双方是各自独立的实体,二者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档案馆工作人员与外包公司人员人格平等,不存在因职位或待遇等问题而导致的贵贱、高低之分。双方应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保持友好沟通,共同推动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事业繁荣发展。(编辑:李聪)
 
 

(作者: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