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国经 唐召军
日前,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公布了一册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省城长沙求学读书的原始“学籍档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该档案形成于民国四年八月(公元1915年8月),距今已有90多年时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为右侧线装、从右至左竖排,长26厘米,宽15.5厘米;对折式双面印刷,连封面封底共28页;纸张已发黄,四边稍有磨损;封面上部左边沿有锯齿状破损、下部中间位置有长约10厘米的不规则通底裂缝、右侧靠装订线处中下方有“胡临川”三个用毛笔书写的大字;所有文字均为繁写体,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确是一册十分罕见而珍贵的原始学籍档案。
无意中的惊喜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按照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于2007年申报省一级档案馆。晋升省一级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编写出版《档案馆指南》,要想编写好《档案馆指南》,就必须要将馆藏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主要特色及馆藏珍品反映出来,告诉广大利用者。本文作者之一、县档案局党组书记唐召军承担了这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唐召军在校改到档案馆指南的馆藏资料篇时,感觉到初稿未能全面展示本馆数千卷(件)民国档案资料的内涵与特色,他决意再进库房进行仔细的详查。当翻阅到民国资料教育类第83卷时,卷壳封面上的内容摘要第5项写着“省师范职员学生一览表施行细则,”“省师范”几字映于他眼帘时,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随即翻看卷内目录,在第7号文件标题栏里赫然写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文件形成日期为“1915年8月”,极富有想象力的他那颗跳动的心为之一振,猛然间想起了开国领袖毛主席青年时期曾在湖南一师读过书、徐特立曾任过毛主席的老师这一历史事实。他抱着一丝紧张,也怀着一种期盼,有点迫不及待地继续往后翻阅,当翻到封面上印有《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民国四年八月》这本小册子在教职员工花名册中找到了“徐特立”、“方维夏”的名字时,笔者已经有了五分惊喜!期盼、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继续耐心细致地在学生名册中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地查看着,一直翻到第九页二年级三班时,终于在第十一行的学生名单中十分惊喜地看到了“毛泽东、润之、二十一、湘潭、清宁镇韶山、百九十里、湘潭银田市长庆和号”等一溜大字闪现眼前。此时此刻的他,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一连看了三遍方才确认无疑:这就是毛主席本人在长沙求学读书时的“原始学籍档案”。而封面上留下的“胡临川”三个毛笔字,经过他一番认真推敲和分析,认定这是该册学籍档案的原始拥有者留下的姓名。随后在学生一览表第十二页的二年级五班第九行得到了印证:胡临川,别甫“登瀛”,年龄二十二岁,籍贯住址为芷江县西乡便水智字团温乐人,距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400里,通信联系处为芷江县城北街胡氏祠。应为芷江籍学生胡临川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带回芷江。但胡临川回到芷江后,却没有人知道其具体情况,遍查芷江相关史料,均无结果。那么这册“一览表”又是如何进入到芷江县档案馆保管至今才被发现呢?唐召军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后认定:胡临川本人或其后人曾在国民党政府基层组织或教育界任过职;也可能是地方上有钱有权有势力的大户人家或士绅,他们家族或家庭的所有财产、包括书刊报纸在内,都在芷江解放时被没收归公了;县档案馆成立后,这些能够搬得动的书刊报纸也就理所当然作为国民时期的资料成堆成捆地移交到了档案馆,土地房屋财产就分给了贫苦农民。由于多种原因,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对这批资料没有进行认真清理。唐召军要不是为了编撰《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指南》,恐怕这册珍贵的“毛泽东学籍档案”,还要继续沉睡在那浩瀚的档海里,不被世人知晓。为此,于是说,这实实在在是意外中的惊喜!
张慧慧转载